石墨出口管制正式实施 中国致力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

日期:2023-12-06 10:58:57                   阅览人数: 210

12月1日,中国对石墨类相关制品的出口管制从2006年的临时措施变为正式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发展预期和更多发展机遇。作为产业链密切配合的重要经济体,中日韩三国间的相关产业的相互协同可能更快、更有效。

此次调整,需实施出口管制的石墨制品的范围更为精准。部分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发展。经济技术和产业升级为各种商品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改变着国际供应链关系。原有临时出口管制清单中包含的8545110010(直径为610毫米的炉用碳电极)、8545110090(其他炉用碳电极,不论是否带金属)、8545190000(其他碳电极,不论是否带金属)和8545900000(灯碳棒、电池碳棒及其他石墨制品,不论是否带金属)均被移出,或使相关贸易获得更多便利,为包括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产业带来利好。同时,对于受管制的两类石墨(天然和人造)也明确了纯度、强度和密度规格参数。只有高标准的相关产品才被纳入管制。细化的要求使得相关措施更为精准,增强了措施的可操作性,也便于进出口双方合理预估措施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出口管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出口管制并不等同于禁止出口,在满足相关条件和流程要求的情况下,贸易依然可以继续。

以此次移出管制清单的85459000(其他电气设备用石墨或碳精制品)为例,中国对日韩的出口额在临时出口管制措施下并不少。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10月,中国向日本出口了386.9吨,总货值为1701万元,平均每吨4.4万元;向韩国出口了1426.3吨,总货值5664.7万元,平均每吨4万元,均价比日本略低。虽然对日韩出口相关产品的货值不高,但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成为日韩两国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石墨相关产品进口来源国,从中国进口的石墨价值超过其第二大来源国(波兰的130%),但进口量却达到从波兰进口的16.2倍。相对较低的附加值为中日韩石墨相关产品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提升空间。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的资料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韩系电池制造商占据三席。按照销售额计算,LG新能源、三星和SK On分别居第二、第四和第五位,紧随宁德时代之后。而前十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六席,日本松下占据了最后一席。由此可见,中日韩已经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内竞争关系。如果能够更为有效且以更低成本进行跨境资源配置,不仅会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和不确定性,还有助于加速动力电池领域标准的形成。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支持下,中日韩和东盟国家的经济整合空间显著增加,东盟国家在快速发展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发展,避免被动调整标准与规范而增加的成本。

中日韩不仅都对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作出承诺,也都采取了切实措施以更为经济方式实现能源转型的需求。对于新能源汽车这种新兴产业而言,需要创新要素资源的充分投入。创新依赖于市场,也依赖于产业基础,中日韩跨境市场的融合会为创新提供更为坚实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形成更好的创新氛围。

当然,伴随近年来中国出口管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举措越来越规范。要有效实现各项出口管制措施的目的,需要对相关举措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而推动受影响较大的国家基于共识、利用合理有效的平台进行合作,将可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效果,并降低政策变动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影响。事实上,包括石墨产品在内的各种重要关键原料正在全球范围获得更多关注,一些国家建立“小圈子”,试图封锁和阻碍其他经济体企业的市场行为,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亚洲国家受到影响不容小觑。中日韩三国应努力通过协商增加共识,共同为全球经济的更快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举措的有效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